有一个故事,读来让人回味无穷。讲的是一个叫黄猷(yóu)吉的人,喜好道术,常与一般道人往来。一天晚上,他家来了一位手拄拐杖的僧人,要见黄猷吉。这时已是深更半夜,家人怕惊吵主人,不让老僧进门。第二天深夜,老僧又来,家人不但不通报黄猷吉,还说了老僧几句,将他赶走。僧叹惋曰:“吾以尔主好道,故来救其厄,今若此,信命也。”于是,老僧从衣袖中取出一支笔,在他家的墙上写了一首诗:
坐不得,行不得,
愁无心,口添画,
大口小口,青黄共色。
写完就走了。第二天正是立秋。夜里,黄家失火,房屋尽焚,独余题字小屋尚在。家人于是实言相告,有人看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,解曰:“坐不得行不得,立也,愁无心,秋也,口添画,日也,大口小口,回也,青黄共色,绿也,凡染绿者,必青与黄合也,乃立秋日回禄(火灾)也。”
假如,黄家的门人当时能把老僧引进家内与主人黄猷吉相见,恐怕就躲过此一劫了。但是,这是老僧有所提示,黄家的人才知道辜负了老僧的好意,那么,又有多少好意错过了而不自知呢?
另一个故事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,即张良桥下拾履。张良从桥上过,见一个老头儿,脚一甩把鞋甩到了桥下,要张良帮他捡上来。张良听命,下去捡了上来并帮老人穿上。这个故事的原文是:
“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,顾谓良曰:“孺子,下取履!”良鄂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“履我!”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惊,随目之。父去里所,复还,曰:“孺子可教矣。后五日平明,与我会此。”
那老头是很傲慢无礼的,“小家伙儿,给我把鞋捡上来!”张良也非圣人,当时还是有点生气,“欲殴之”,但还是照办了。老头又说,“给我穿上!”张良又跪着给老头穿上。因为如此,老头去而又回,说:“你小子值得一教!”然后让张良五日后的早上来见他,张良来晚了一点,被骂,让再五日来见,来晚又被骂,到第十五天头上,张良半夜就到了,这次见到老头儿,老头授书一本,即《太公兵法》,张良时习之,后助刘邦成就一番大业。
将心比心,我们如果街上碰到个老头儿,也叫着让帮他捡鞋,会捡吗?捡了会跪着给他穿上吗?恐怕难吧。别说自己没碰上类似张良捡鞋的事,其实,上天或者他人对我们的考验,时时处处都在,只是以不同的方式:学校少发工资给你了,同事借钱不还了,路上被人撞还被讹钱了,爱人对自己的不公平了,等等,等等,一切的不如意,不顺心,不公平,可知道,这背后都有一番好意在呢?!
易经曰“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”,老子曰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,佛家讲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。只是,太多的时候,太多的人,就是不相信。
烦恼即菩提,是烦恼是菩提,只在一念之间,就看自己能不能放下,能不能看开,就看自己是不是“善人”,只要有这一颗善心在,这就是菩提的种子,尽管眼下是寒冬,但寒冬一过,终将会发芽开花,终究会结出福报的果实。
切记,福祸相倚,福就在祸之后。千万别在贪嗔痴慢疑中丢了自家的法宝——善心,不然,可能就错过了上天的好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