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看山还是山的境界

发布日期:2023-03-01 20:47:41   来源 : 象数演易    作者 :马英豪    浏览量 :779
马英豪 象数演易 发布日期:2023-03-01 20:47:41  
779

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



这讲的是人的三重境界。就好比看魔术,第一次看,觉得好神奇,哇,怎么会这样?竟然会这样!但是,等魔术结束后,向魔术师请教原理,等一切都弄懂了之后,就恍然大悟,哦,原来这样啊。看起来非常神奇,其实,背后的原理很简单。这就是看山不是山。原来都是假的,是戏法。然后呢?看透不说透,难得糊涂。知道魔术是假的,但是,再去看的时候,仍然兴致勃勃,就和看戏一样。这就是看山还是山了。


看山是山,这是对世界最浅显的认知,是对现象的了解。看山不是山,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。看山还是山,这是妙用。就好比看一个人。第一次和某人打交道,感觉这是个坏家伙,但是,深入接触之后发现不是这样,原来,这个家伙好得很。再然后,就接纳他,随便他。有一部电影《闻香识女人》,里面有个老头,怪得很,人们很难和他相处。但是,有一个男生,接触他之后,发现他不是这样,最后,又接受了他这样。这就是人生的三重境界: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。



另有一句话:你不知道你,所以你是你,你知道你,你就不是你了。


这句话,出自豆豆的小说《遥远的救世主》,后来改编成电视剧《天道》,王志文主演。这句话颇含禅意。你不知道你,所以你是你。这就是现在你的样子。你知道你,你就不是你了。你知道的这个“你”,是谁?就是你的本来,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”的这个“如来智慧德相”,说通俗点,就是人人是佛。你的本来就是佛,但为什么你不是呢?因为,你迷住了。所以,迷即众生,悟即是佛。等你明心见性之后,你就不是原来的你了。


就好比,一块未开发的玉,那看起来就是一块石头。但是,一旦除掉外面的杂质,好好雕琢,就是一块玉了。你不知道你,所以你是你。就象,你不知道这是一块玉,那这与一般石头没什么两样,就是一块石头。你知道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,而是一块美玉,那这原本是石头的石头,就不是石头,而是玉了。


我们人是这样,世间的事也都是这样。一切只在转念之间。《金刚经》说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“一切有为法”,这就是看山是山,看什么是什么。“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”,这就是看山不是山,而是泡影,如露如电,“应作如是观”,这就是看山还是山。


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真正的修行,还是在世间。就象莲花,一定是生在污泥里,而不可能长在空中。疑参,破定,执着,起用。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。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这就是疑,一直思考下去就是参。想明白了就是悟,悟了之后看所有的一切,就都能看破了,这就是破,看破之后,能让自己住在那种境界,这就是定。能守住这种定,一心不乱,这就是执着。到这里就解脱了,到了罗汉的境界。但是,这不是修行的目的,自度而度他,最后还要回到世间普度众生,这就是起用。到最后这种境界,就是“搬柴运水、吃喝拉撒、嬉笑怒骂,无不是静心,无不是禅。”到这里才是修行的真功夫,也就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。




青原行思
看山是山
看山不是山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