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子: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。
以迂为直,不是通途大道就好,不是一帆风顺就好,有时候,绕一绕可能更好。
为什么要绕一下呢?你看阴阳太极图,中间是条曲线,而不是一条直线。这就是道。再看河流,道路,有没有笔直的?没有。肚子里的肠子,是曲曲弯弯的,没有直直的。“话到嘴边留半句,理从是处让三分。”看透别说透,还是好朋友。真人不露面,露面非真人,真正做大事的,都是深藏不露,有什么话都不会直着说,把话说绝了。有些人会说“我这人直来直去”,这种人鲜有能成大事的。
以患为利。这句话,怎么让我想到佛家所讲的“化烦恼为菩提”?简直是异曲同工。“世上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,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”事情是好是坏,就看你怎么看。同一块石头,有人看作是绊脚石,有人看作是垫脚石,还有人看作是磨刀石。很多人都抱怨人生太苦,而真正的修行人则是以苦为师。
《孟子》曰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,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这段话,把“以患为利”讲得再明白不过了。生活中遇到的苦难,不顺,那都是对自己的考验,宝剑锋从磨利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能变不利为有利,这就是兵法,能化烦恼为菩提,这就是佛道。
孙子: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,难知如阴,动如雷震。
有句俗话“站如松,坐如钟,行如风,卧如弓”,意思和孙子这里所说大致相仿。佛家讲究仪轨,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,举手投足都有范式,不能随便。这是讲人的行为,做事也当如此,就生活来说,这叫自律。行成于思毁于随,业精于勤荒于戏。什么事都不能随便。
小心驶得万年船
其疾如风,这是行动力,其徐如林,这是谨慎的态度,侵掠如火,这是战斗力,不动如山,这是静的功夫,难知如阴,这是变化莫测,动如雷震,这是对势的把控。这几句话,说着容易,做起来就难了,那真的是功夫。其疾如风,要有行动力,但是,大部分的人都有拖延症,行动力跟不上。至于不动如山,很多人更是做不到。八风吹不动(利,衰,毁,誉,称,讥,苦,乐),很多时候,都是一屁打过江。一风就把人吹没了。
孙子:以治待乱,以静待哗,此治心者也。
一朋友问,当人情绪低迷、运气不佳的时候该怎么办?能按孙子的这个方法来办就行了。以治待乱,治是什么?就是道。以静待哗,静就是止。这个时候,就是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,韬光养晦,止以待动。所以,《大学》说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这就是治、静的功夫。
道怎么得?就象孔子那样,“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”,孔子晚年学易经,韦编三绝,道在哪里?在易经里,在佛法里,在经典中,象西方的塔罗牌,也是道,寻道容易,行道难。
孙子: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,归师勿遏,围师必缺,穷寇勿迫。
高陵勿向,就是不要对着干。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,偶尔一次,以奇用兵,可以,如果把此作为常态,那么,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?吃亏是早晚的事情。背丘勿逆,如果对方背后有靠,就不要硬攻。佯北勿从,敌人如果是假装败退,就不要追击。锐卒勿攻,对于敌人气势正盛,精锐部队,不要去碰。饵兵勿食,不要贪小便宜。归师勿遏,人家要回去了,就不要去阻止,归心似箭,这时候去阻止,那就是自讨苦吃了。围师必缺,别赶尽杀绝,给人留个活路。你赶尽杀绝,他以死相拼,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,自己也捞不到多大便宜。穷寇勿迫,这个和围师必缺是一个道理,杀人不过头点地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
讲的这些,其实都不难理解,很多都成了我们日常的俗语。但是,知道容易行道难,能不能做到,就是另一码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