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汤和:姓名不好修养好,在朱元璋清理功臣中躲过一劫70岁善终

发布日期:2023-03-28 15:51:48   来源 : 贵神送福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876
玉常 贵神送福 发布日期:2023-03-28 15:51:48  
876


汤和,安徽凤阳人,明朝名将,骁勇善战,足智多谋。1352年,汤和参加红巾军起义,追随郭子兴,屡次建立战功。攻克濠州时,汤和招募1500名士兵,郭子兴势力大为增强,被授予千户,成为一名将领。
“苟富贵,勿相忘”,汤和想起了自己的发小朱元璋,便书信一封,送去正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重八,让他前来参加起义。得到汤和的来信,朱元璋起初还犹豫不决,后则前来濠州,一起为郭子兴效力。
1354年,朱元璋离开郭子兴,自己出去招募兵马,带走24人,也就是后来的“淮西二十四将”,徐达、汤和就在其中。此后,汤和在朱元璋帐下效力,一路奋勇拼杀,册封为信国公,追封“东瓯王”,70岁善终,实属不易,算是人生赢家。
因为,大明的功臣,按照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的爵位,共66名,被朱元璋所消了33名,能善终并把爵位传承下去的(不包括徐达和刘伯温的话)五名。汤和就是其中之一(其余几人是邓愈、耿炳文、沐英、郭英)。
从姓名学的角度来讲,汤和的名字并不好,但是,为何他却可以善终呢?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。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名字。
汤和,1326年-1395年,丙寅,属虎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现在看到的“汤”是简化字,繁体写作“湯”。
“湯”字右上为“日”,虎喜日,逢日为掌印,吉。
姓主长上、功名,所以汤和从一开始在郭子兴那里做千户长,后来陪着朱元璋打天下,受到朱元璋的赏识,官至中山侯,死后被封为东瓯王,并且是明初少有善终的功臣之一,这都得益于这个姓。
姓是先天带来的,因此,姓的好坏也有几分天定的成分。
“和”字,右边为“口”,虎逢口以半吉半凶论,老虎张口,不伤人,则伤己。左边为“禾”,为五谷,虎不食五谷,看得到得不到,以凶论。
因此,拆开来看,这个“和”字凶多吉少,那为什么汤和却70岁得以善终呢?
总结来说,应该有三个原因:

一、虎逢“口”也有特殊情况

“和”字右边的口,于老虎而言,不伤人则伤己,通常以凶论。但是,也有例外。倘若是个武将,于现代而言,比如是个武者,拳击手,诸如此类,老虎张口则可显示其威风,反而是吉。
就比如汤和,是个武将,作战相当勇猛,1355年,汤和被飞箭射中左大腿,他将箭拔出后继续投入战斗,嘬后擒拿住陈野先;1366年在阊门和敌人战斗时,汤和被飞炮击伤左臂,伤好后又重返战场。这都体现在这个“口”上。老虎张口,勇猛而得食,并不是坏事。
但是,除了这种具有攻击性的职业之外,虎遇“口”则通常以凶论。

二、汤和为人谦和

至正十四年(1354年),随朱元璋攻取和州。当时诸将大多是郭子兴的部将,与朱元璋同级,都不肯居于朱元璋之下,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,惟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,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。要知道,汤和比朱元璋早参军,汤和比朱元璋还大三岁,朱元璋参军时汤和已经是千户了。汤和能甘愿屈于朱元璋之下,这是很不容易的。
洪武十年(1377年)正月元日(《明史》作洪武十一年春),朱元璋念及汤和的功劳,加号推诚,阶特进光禄大夫、职左都督、勋左柱国、爵信国公,议军国事,加禄至三千石,仍赐铁券。汤和愈加恭畏,不自骄盈,继与岐阳王李文忠练兵于凤阳。
《明史·汤和传》记“帝春秋浸高,天下无事,意不欲诸将久典兵,未有以发也。”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,汤和就投其所好,与其等他“杯酒释兵权”,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,于是,率先自请解除军权,“和以间从容曰:‘臣犬马齿长,不堪复任驱策,愿得归故乡,为容棺之墟,以待骸骨。’帝大悦。”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,让他衣锦还乡。

《明史》:“和晚年益为恭慎,入闻国论,一语不敢外泄。媵妾百余,病后悉资遣之。所得赏赐,多分遗乡曲,见布衣时故交遗老,欢如也。当时公、侯诸宿将坐J党,先后丽法,稀得免者,而和独享寿考,以功名终。”

译:汤和为人谨慎,沉敏多智。晚年更加恭敬谨慎,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,不敢向外泄露一句。他有妾百余人,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。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,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,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时,汤和总是显得非常高兴。当时许多公、侯等老将都因J党罪先后伏法,很少有人幸免,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,并以功名而终。
但谨慎小心的汤和,也有犯错的时候。
在驻守常州时,他曾有事请示朱元璋,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,便在喝醉后埋怨说:"我镇守此城,就像坐在屋脊之上,左顾则左,右顾则右。"朱元璋听说之后怀恨在心。平定中原后,论功行赏时,朱元璋以汤和征闽时释放陈友定的余孽,使八郡重受侵扰;还军途中,又被秀兰山贼寇袭击,失去二名指挥使为由,不封汤和公爵。汤和伐蜀回来后,朱元璋又当面数落其逗留之罪,汤和顿首谢罪,此事才作罢。在封他为信国公时,朱元璋仍列举他在常州时的过失,并命人刻在世袭凭证之上。
由这件事,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为人,别人的一点过失,他都记在心头。
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汤和病情日渐加重,不能站立。朱元璋想见汤和,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,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,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。汤和已经不能对答,只是不停地叩首。朱元璋见此情形,泪流不已,厚赠黄金、布帛作为丧葬费用。
这段记载也是很有意思。要注意朱元璋看望汤和的背景。时间是1394年,而蓝玉案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,蓝玉以谋反罪被刹,剥皮实草,传示各地。究其党羽,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。
所以,朱元璋看望汤和,亦真亦假,这其中有多年的友情,也有一部分是查看汤和的表现,稍不留神就被划入蓝玉一傥了。
而汤和也是亦真亦假。已经不能说话,未必是真的不能说话,也可能是装的。只是不停叩首。由此让朱元璋泪流不已,终于放心了。
从这一件事,也可以看出汤和的谨小慎微,这也正是他得以善终的原因。
不要看日常的小举动,这里面都暗藏玄机。汉朝的周亚夫,其功劳和汤和一样,或者说远在其之上。功成名就之后,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,却故意不给食具,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,景帝笑着对他说:“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?”周亚夫羞愤不已,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。景帝刚说了个“起”,他就马上站了起来,不等景帝再说话,就自己走了。景帝叹息着说:“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?”后以莫须有的罪名,令其绝食而亡。 

三、“和”字也有吉的一面

前面提到,将“和”字拆开,于丙寅年生的汤和而言凶大于吉,但是,要特别注意的是,姓名学除了拆字,还要看汉字本身的形、音、义,这个比拆字更为重要。
和字有和谐、和顺之义,《礼记·中庸》曰: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意思是说,“和”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法则、大道。我们俗话也说“以和为贵”,而汤和叫这个名字,他的性格恰好就有这样的特征,很和谐,很和顺,怀平和之心,如老子之所言:“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这些都恰到好处地体现在这个“和”字上,体现在汤和的身上。
姓名就象人生导图,有什么样的姓名就有什么样的性格,就有什么样的人生。白居易名字来自易经,一生践行易道,官至二品,75岁而终;王维名字来自于佛家的《维摩诘经》,结果王维信佛,并被誉为“诗佛”;王守仁(王阳明)名字取自儒家经典,以儒修身,终成一代宗师。包括汤和,这几个人的名字如果拆开来看都不是很好,但是,他们的名字出处很好,喻意很好,名字字义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性情,及他们的一生。
名字,既要拆开看五行、属相,又要看汉字本身的形音义,还要看名字的出处。好的名字具有引导作用,把人引向好的归宿,从而拥有一个好的人生。


-END-



生肖姓名学
起名命名
汤和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