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康熙《庭训格言》:修身与修行

发布日期:2023-05-31 11:01:49   来源 : 象数演易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802
玉常 象数演易 发布日期:2023-05-31 11:01:49  
802

——【清】康熙《庭训格言》

(康熙)训曰:人惟一心,起为念虑。念虑之正与不正,只在顷刻之间。若一念不正,顷刻而知之,即从而正之,自不至离道之远。《书》曰:“惟圣罔念作狂,惟狂克念作圣。”一念之微,静以存之,动则察之,必使俯仰无愧,方是实在工夫。是故古人治心,防于念之初生、情之未起,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。

【译文】

人只有一心,心动兴致起,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。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,只在一刹那间。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,很快就被发现了,并且及时纠正它,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。《尚书》上说:“即使是圣人,倘若没有善良的意念,也可能变成放荡不羁的狂人;即使是一个狂人,如果能心存善念,也可能变做一个圣明的人。”小小的念头,存在于平静的状态中,通过人的行动就可以观察到,能够在俯仰之间无愧于人,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。所以,古人培养人的心性,防范于意念刚刚产生之时,感情尚未产生之际,因为此时,用力很小而功效巨大。


(康熙)訓曰:人之为圣贤者,非生而然也,盖有积累之功焉。由有恒而至于善人,由善人而至于君子,由君子而至于圣人,阶次之分,视乎学力之浅深。孟子曰:而至于圣人,阶次之分恒而至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。是故有志为善者,始则充长之,继则保全之,终身不敢退,然后有日增月益之效。故至诚无息,不息则久,久则征,征则悠远,悠远则博厚,博厚则高明。其功用岂可量哉!
【译文】圣贤并不是因为他生下来就如此,而是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。由有恒心的人逐渐发展成为有道德的人,由有道德的人逐渐发展成为君子,再由君子发展成为圣人,这中间等级区分,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、造诣的深浅程度。孟子说:“达到仁的境界也需要积累之功啊!”注意积累功德的人也要等到水到渠成。因此,有志于为善的人,开始的时候,要充实、发展,继而要巩固、发展,终生不敢后退,然后才能收到日积月累、不断扩充的效果。所以,拥有至真至诚之心会使人自强不息,自强不息会变得长久,长久自然会得到证验,有了证验心胸自然会变得开阔,心胸开阔则见识广博,见识广博自然会变得高尚明智。总之,日积月累的作用怎能计算清楚呢?


【玉常如是说】

  康熙皇上對於佛教是深有了解的。

  眾生畏果,菩薩畏因。因是什麼?因就是念頭。為什麼畏因呢?因為,萬法惟心所現,一個心念,就是一顆因的種子,外緣成熟,就會產生結果,變成現實。這是非常重要的。一般人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,以為說的話,做的事,特別是心裡所想,只要不與人產生關係,就沒什麼事。豈不知,離地三尺有神靈,一念既起,天地有感。所以也就明白,古人是非常相信起誓的,只要一個人起了誓,就信他了。因為古人相信,起的誓最後都會成真。

  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要看住自己的念頭,使得念念皆正,念正則身正,身正則行直,行直自然成德,則德立则与圣贤近矣。

  修行,貴在於恆。有一句話可以作康熙皇上這段話的註解: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。一日曝十日寒,萬事無有可成之理。

  虛雲老和尚開示說:“三業之中,意業極重。凡一切善惡,俱起於意根。起念正則為十善,起念邪則為十惡。所以端正其心,以為根本。學道者學此心,修行者修此心,參禪者參此心,念佛者念此心。

康熙
庭训格言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