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
蛇蛙纹铜尊,其通高、口径、腹径均不超20厘米,其制作年代可追溯至春秋晚期。
1971年出土于广西恭城县。
《广西恭城县出土的青铜器》一文中,关于酒器部分的内容提到:“一尊口下和腹部饰雷纹地蛇斗青蛙纹各一道,每道四组,变化巧妙,栩栩如生。”
蛇蛙纹铜尊因其极具地方色彩的图纹和特殊的历史价值,在1978年被选中征调到北京,1979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。如今,蛇蛙纹铜尊的原件就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讲述:蛇蛙纹铜尊的肩部和腹部都有一层精细的雷纹作地纹,再在上面铸出半浮雕式的蛇戏青蛙的图案。肩部的图案是四组,每组都是蛇两条和青蛙一只。蛇身粗短,成蜷曲状,头向上,两两相对,共同顶住一只青蛙。青蛙匍匐在地,四肢平展,作向前跳跃状。细看可以发现,每组的蛇头与青蛙的位置各有一些细微的变化,分别顶住青蛙的头部、腰部、腹部,以及含住青蛙的前爪。此外,每两组图案之间又各置一只青蛙隔开,其中有一只青蛙背部画出细方格纹。显然是将现实生活中的青蛙抽象化了。在蛇蛙相戏的空隙处,还填饰了多道S形纹,显得繁缛多变。”
蛇蛙纹铜尊腹部的一组蛇斗青蛙图纹,在两条蛇的尾部之间还装饰了一只大青蛙。

关于这个图,有一个重大的问题:线上我看到的所有图,都只强调蛙与蛇,却完全忽视了这个铜尊上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图案——鳄鱼!

这个图有太多细节被忽视!!!

【细节一】:
图上有两条鳄鱼,很少被提及。且两条鳄鱼形态不同,一胖一瘦,胖的鳄鱼后趾旁有一小蛇,欲咬其后足,瘦的鳄鱼,有一小蛇咬住其腰部。
【细节二】:
上中下三层图案,上面一层,共四组,皆是蛇与蛙,蛇与蛙的关系也不太相同,有两组是蛇咬其头部,有两组是蛇咬其腹部。
四组图案中间有单独一蛙,背部纹路与其他蛙不同,呈网格状。尾部有一无限符号,此符号在图中多有出现。

【细节三】:
中间一层,也是四组。每两组之间,有一柱状物,柱顶为鸟,共有两个这样的柱状物。
蛇咬蛙的位置还不太一样。
我手上的这个图只有三组,不完整,还少一组。

【细节四】:
下面一层有两组图案。上面一组,为上下相错的三角形。因为此组图不完整,不知道确切个数,推测应该是12个三角形。
最底一层是S回字纹,共10组。
【细节五】:
所有的蛇皆是一首二身!
那么,这些图案有什么寓意呢?为什么会出现鳄鱼?鳄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?
一是因为这个图不太完整,二是,这个图甚是独特,每个图案细节居然都不一样,这在同类器物上甚为少见,这些细微差异等以后有清晰的全图的时候再详解。
这里暂大致解析一下这个图。
一、蛙代表月亮,蛇代表的是苍龙星宿,这并不是什么蛇食蛙,而是太阴历(月亮历)与大火历(苍龙七宿)相结合的历法象征。
二、上、中两层皆四组,对应于一年之四季。蛇咬蛙的不同位置,代表月亮的圆缺(苍龙星宿在不同时间与月亮相对的位置不同)。上层四组中间有一蛙,蛙身呈网格,与其他四蛙不同,意思是每月当中十五的满月。
三、中层两组之间被柱状物分开,共两个柱状物,每个柱状物顶有一鸟,此鸟代表太阳(与良渚太阳鸟相同)。两个柱状物将四组一分为二,代表一年的阴阳各半年。同时也表明,此时的历法不仅仅是简单的阴阳合历,而是三种历法的结合——太阳历、太阴历、大火历。

四、蛇皆一首二身,代表阴阳:每天有白天与夜晚,每月有上半月与下半月,每季有上季与下季,每年有上半年与下半年。一首二身的蛇叫肥遗纹,在商周以前普遍出现。典型的如山西陶寺肥遗盘。

五、下面两层,最下10组,代表十天干,上面12组代表12地支。上面一组为上下相对的山形,源自早期的连山历,即对顶山。

伏羲连山历之七山六谷图
六、鳄鱼代表的是龙,鳄鱼旁的小蛇也代表的是龙,都对应于苍龙星宿。之所以会以鳄鱼和小蛇来体现苍龙星宿,表现的是阴阳,鳄鱼为阳,小蛇为阴。
这里有一个知识点要知道:并非全年都可以看到苍龙星宿,二月二龙抬头,二月份才可以在东方看到苍龙星宿的头部,到了夏天才会升到南天正中,而到了八月就只能在西方看到龙尾,到了冬季是看不到苍龙星宿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中间一层四组,有两组是蛙,有两组是鳄鱼。因为,大概有一小半的时间看不到苍龙星宿,这时计时就要以月亮和太阳为准了。蛇咬鳄鱼,代表的是四季交替。夏天苍龙星宿在南天,此时为阳,冬天看不到苍龙星宿,此时为阴。
在所有文物中,鳄鱼的图案只出现有两次(良渚那个卡哇伊小鳄鱼图案暂时不论,还有一个玉雕鳄鱼也不论),一次就是这个铜尊上,另一次是在龙形觥上。

关于龙形觥玉常已经解析过(《龙形觥,鳄鱼为龙的形象来源之一的硬证!》),与龙同时出现,对位的也是苍龙星宿。其历法含义与这里一样(见下图)。
鳄鱼又叫猪婆龙,鼍龙,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,
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