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允执厥中究竟是何义?为何挂在中和殿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1 17:38:48   来源 : 大运易成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29
玉常 大运易成 发布日期:2025-08-11 17:38:48  
29

文|玉常

象数演易堂原创

允执厥中,查遍全网居然没一个人把这四个字讲明白的!

上面这种算是通行的解释,近乎错误!

这里比较错的是对“允”的解释,通常解释为“诚信"。"中"解释成“适中”。执解释成“保持”,如果是这样的话,直译过来就是:诚信保持那适中

什么乱七八糟的!

这样解释不通,所以就不得不拐弯抹角地解释成: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。

“允执厥中”四个字中,哪个字对应于“言行”?

玉常对此四字的解释是:

允:应当。【玉篇】允,當也。

执:拿,在这里是操持的意思。

厥:其,语助词,无实义。

中:历法,中国,中道。

四字直译就是:应当操持历法、中国、中道。

特别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的中,是源自历法,古时历法,主要来自立竿测影,方竿测影主要在正午进行,测影时表竿一定要放正。再有一点很重要,测影时并不是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,而是一定要在天下之中的地方,周公测景台选在嵩山告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因为古时河洛之地为天下之中。天下之中选定后,就在这个地方建都,以此为中心而定天下。所以,这个中字,既代表中国,同时也代表天下。立竿测影是制定历法的基础,由此引伸出准则之义,由准则之义又引伸出中道之义。

《周礼·天官·叙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设官分职,以为民极。

允厥执中”四字,意译过来就是:应当好好制定历法,以历法管理天下,以历法选择地中,于地中建都,统御四方。应当行中道。

《史记·历书》:“历数失序。尧复遂重黎之后,不忘旧者,使复典之,而立羲和之官,明时正度,则阴阳调,风雨节,茂气至,民无夭疫。年耆禅舜,申戒文祖,云天之历数在尔躬。舜亦以命禹。由是观之,王者所重也。

此语所言甚明,尧之所重及传舜禹者,历法也!

为什么玉常说应该这样解读?

一个很简单的道理,我们不能断章取义,不求甚解。

允执厥中的出处在哪里?

《尚书·大禹谟》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

从这句话来看,允执厥中的中就当以“中道”来解,因为前面提到“道心惟微”。但是,还有一个出处往往被人所忽视:

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尧曰:‘咨!尔舜!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’舜亦以命禹。

而这段话,才完整解释了允执厥中的意思。

在此处,叫“允执其中”,由此可知,厥=其。

但是,令人甚感费解的是,我发现居然没人把这句话解读对的!大多的解释错得比允执厥中更离谱!!!

上面是钱穆先生对这段话的解释。几乎全错!

由此可见世人对这段话的误解有多深。

目前全网基本是延用此说。

全错!

咨,为叹词,相当于嗯。

尔舜,就是舜啊!

“天之历数在尔躬”,这句话几乎全解为天命,错了!天之历数就是历法!躬是亲自的意思,这句话是说:历法是需要你亲自去测定的!
允执其中,意思是:你应该操持中。这里的中,首先是历法的中,也就是历法的准确性。因为,表竿立正,于正午时测,在天下之中的位置测,历法才准。历法准才能收成有保证,才能安民。只有找准天下之中,才可建国,万邦归附。

后面一句“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”更被解释错得离谱!如钱穆所言,意即“四海人民皆陷于困穷之境,则君禄亦永绝。

错!错!错!

困穷,并不等于穷困,永终并不等于永绝!

恰恰相反,这里的困是“穷尽”的意思。穷为极。困穷,就是极尽。四海困穷就是四海穷尽,四海穷尽,再通俗点说就是: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!

永终,并不等于永绝,终是终点,永终即终永,终点永久,那就是长长久久的意思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解释为“四海困穷,谓君德充塞宇宙,与横被四表之义略同。”天禄永终乃“天禄所以长终也”,此说甚是!

归妹象辞曰:“君子以永终知敝。”这里的敝是敝端的意思。永终如果解释成永绝,那这句话就是:君子以永绝知道敝端,君子将永远不能知道敝端。

当然不是!!!

恰恰相反,这句话的意思是:君子应永久知道敝端。永终,再通俗点说就是不论何时,时时,常常,一生。

关于这句话的理解,要联系上下文。

前面尧说,嗯,舜啊,天文历法需要你亲自测量和制定,你应该操持历法之术以制定出正确的历法。接下来就是“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”,只可能是接着前面说的,在前面这些都做好的情况下,四海穷尽(普天之下皆归你手),天禄长久。怎么可能会突然变成是:四海穷苦,天禄不长久?

联系上下文,是讲不通的。

再一个需要知道的是,在尧舜禹那个时候,是不存在天命之说的,不然的话也就不会有禅让。那时讲究的是有德者居之。同时,那时还没有家天下,大酋长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多的贫富差距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周文王。考古发现,周文王在周原的王宫也并没有太大的规模,大小相当于后世的四合院。所以,那时的人们,需要面对的是生存的问题,而不是贫富的问题。不可能存在所谓“四海百姓穷困”的情况。

所谓天命,所谓穷困,都是现在人的想当然。

还有一个问题是被严重忽略的,那就是世人只看到“允执厥中”四字,却忽视了两旁的对联。

两旁的对联是: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。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.
上联,时乘六龙以御天讲的是什么?就是天时,也就是历法。逸是放任,过失,在这里是差错的意思。就是说,掌握好历法而不要出什么差错。
下联,敷通布,用敷五福就是普施恩惠的意思,锡同赐,极为准则,在这里指帝位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给百姓带来恩惠,那么百姓就会拥护你,彰厥有常,就是地位永保的意思。
上下联的意思,正是对允执厥中的注解。上联讲的是制定历法,下联讲的是精准的历法让百姓丰收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护。
对联典出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:“敛时五福,用敷锡厥庶民。惟时厥庶民于汝极。

敷,施予。锡,给予。

【書·洪範】斂時五福。【疏】以斂聚五福之道也。以此来施予百姓,这样的话,百姓也会反过来拥护你的地位。

允执厥中牌匾是挂在中和殿的。

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,属于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。位于紫禁城太和殿、保和殿之间。"中和"二字取自《礼记`中庸》:"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"
中,天下之大本,此大本是什么?天地也。与天地之道相应即为和。和者万物育也。
太和、中和、保和应于天、地、人三才。中和对应于地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。地道,亦即天道与人道。而地道、人道皆源于天道。所谓天道,即天之历数,也即历法。
《续汉书·律历志中》:“天道精微,度数难定,术法多端,历纪非一,未验无以知其是,未差无以知其失。失然后改之,是然后用之,此谓允执其中
其言甚明。

至此,允执厥中之意就明了无遗了。

这句话是尧告诉舜的,舜又传给禹。而这句话相传数千年,清乾隆把这句话挂在了中和殿之上。就可知此四字意义非凡。历法,自古及今,皆掌于帝王之手,制历法者制天下,历法明者天下治,天下治者帝位稳。允执厥中,就是应该操持历法之术。只不过,时过境迁,后世历法相对来说,其影响没有上古时那么大了,天下之中也没先前那么重视了,天文的历法,地理的天下之中,转而变为人文的中道。允执厥中也就变成了应该操持中道的意思。

能做到允执厥中,就可以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只可惜现在的人们怎么把这三句话全理解反了?!


参考:

1、冯时《文明以止》



欢迎关注小红书:5i141319

-END-

冯时《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》P263


允执厥中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