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不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:豫兮若冬涉川;犹兮若畏四邻;俨兮其若客;涣兮其若凌释;敦兮其若朴;旷兮其若谷;混兮其若浊;孰能浊以静之徐清?孰能安以静之徐生?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上一章是讲道是什么,这一章是讲,那些修道得道的人是什么样子。
“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”善为道,就是修行很好的人,幽微精妙,深远通达,一般人是没办法认识到他的。正所谓“真人不露面,露面非真人”。
其实,在整个道德经里,老子多次提到了这种状况。比如第七十章里讲到“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,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”。在第四章的时候也讲到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,这虽是讲道的,而修行的人,都是依道而为,所以,这也是修行人的行为。
《礼记·乐记》曰:“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,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对声不懂,就不要与他谈论音,如果对音不懂,就不要与他谈论乐。孔子还讲到一个三季人的故事,对于蚂蚱,不要和他谈论冬天,因为蚂蚱是没有经历过冬天的。
这样我们就知道,有些人会说,世外高人不存在,那只是传说,是假的,什么神啊佛啊也是假的。真正的高人,听到这样的话,也会附和着说“是的,是的”。天上的飞鸟非要与井底之蛙争论天,明眼人非要与瞎眼者讨论大象,这不是没事找事吗?所以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”,大智若愚。
“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。”这样的高人没办法认识,那他究竟是什么样子呢?实在没办法,就给你描述一下。
“豫兮若冬涉川,犹兮若畏四邻,俨兮其若客,涣兮其若冰之将释,敦兮其若朴,旷兮其若谷,混兮其若浊。”
豫通预,预防,谨慎小心之义,得道的人,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,就象冬天行走在冰面上过河一样。犹是踌躇疑惧的意思,警惕疑惧,就象害怕四方邻国来围攻一样。俨,恭敬的意思,就象是做宾客那样,心存恭敬之心。
涣,离散的意思。要离开散去,就象冰融化那样从容缓慢。是不是这句话有点难理解?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场景,诸葛亮失街亭后,并不急于撤兵,而是缓缓而退,以至于司马懿不敢冒然追赶,使蜀军安全撤离。这就是“涣兮其若冰之将释”的意思。敦是敦厚,这种人敦厚得和那纯朴的山里人没什么两样,但是,“旷兮其若谷”,这种人又豁达得象山谷一样,心胸宽广,“混兮其若浊”,可是,又象混水一样,就是俗话所说的糊涂蛋,一点也看不出英明睿智之处。
说了这么多,还是糊涂,得道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?说白了,得道的人就是世人的一面镜子,你是什么样子,他就会以什么样子来呈现在你面前。所以,现在流行一句话: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,都是遇到的心中的自己。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:心中有佛,遇到的就都是佛。
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?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?”孰是谁的意思,谁能在混浊中象水一样,通过安静又变得澄清起来?谁能在安定中,通过慢慢地蠕动而又焕发出新的生命来?老子这里用的是个问句,实际上,指的就是得道的人。得道的人可以。打个比喻,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就象佛教中的禅坐,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,就象佛教中的念佛。如果真能理解禅坐与念佛的真实内涵,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句话了。
“保此道者,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敝而新成。”盈是满的意思。真正的修行人,是不会追求满的,就象《西游记》中的一句话“天地本不全,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,非人力所能为也!”不盈,也就是空杯思想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