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通常来说,年轻人更多的相信事在人为,而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的人更容易相信命由天定。年轻那会儿,相信的就是事在人为,因此很努力,也很有理想。但当在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时才开始反思,是努力重要还是运气更重要?我想,孔夫子应该也有类似的困惑。年轻那会儿,他心怀远大的抱负,周游六国,到晚年时终于发出“五十而知天命”的感慨,并且,他也喜欢上了易经,乃至于“韦编三绝”,真是到了有点痴迷的程度,并感慨说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
屈原有没有才华?有。努不努力?很努力,有结果吗?没有。郁闷得抱着石头跳江了。毛润之在读《南史》时批注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。不但如此,生活中,王海容向毛汇报王力的“八七讲话”不得人心时,毛吟了两句诗: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”不久,王力、关锋、戚本禹相继下台。筹笔驿是个地名,《方舆胜览》:“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,蜀诸葛武侯出师,尝驻军筹划于此。”这首诗总括了诸葛亮的一生。从初出茅庐,到东征西讨,从意气风发,到鞠躬尽萃。后期的诸葛亮可以说是诸事不顺,抑郁而终。纵观一生,就是一句话: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”时也,运也,命也。罗隐原名叫罗横,很有才华,恃才傲物,他很热衷于科考,希望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。他也很勤奋,一生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然而,逢考皆不中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后来终于认命,改名叫“罗隐”,退隐山林之意,他还正而八经地受箓入道,做起了道士。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,这大概是罗隐对自己一生所发出的感慨。对努力和运气这一话题总结比较到位的,当数宋朝名相吕蒙正的《破窑赋》。这个赋是写给太子看的,吕蒙正那时是太子的老师,这篇赋算是自编的教材。也是吕蒙正自己人生的感悟。吕蒙正开篇就讲“人有冲天之志,非运不能自通。”文中举了很多历史典故,总结起来就是:“天不得时,日月无光;地不得时,草木不生;水不得时,风浪不平;人不得时,利运不通。”
文末,吕蒙正拿自己说事儿,“吾昔寓居洛阳,朝求僧餐,暮宿破窑,思衣不可遮其体,思食不可济其饥,上人憎,下人厌,人道我贱,非我不弃也。今居朝堂,官至极品,位置三公,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,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,有挞百僚之杖,有斩鄙吝之剑,思衣而有罗锦千箱,思食而有珍馐百味,出则壮士执鞭,入则佳人捧觞,上人宠,下人拥。”末了,吕蒙正感慨说:“人道我贵,非我之能也,此乃时也、运也、命也。”
有首歌的歌词写道: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。”明朝学者赵翼有首诗:“少时学语苦难圆,只道功夫半未全;到老方知非力取,三分人事七分天。”一个说三分天定七分打拼,一个说三分人事七分天,哪个对?
没有对错,这是一个年龄和认知的问题。
没吃过苦头的人大多相信事在人为,苦头吃多了才会慢慢相信命由天定。
相信运气、相信命由天定是不是迷信?
关于运气,曾仕强的一个比喻很好,他说:什么是运气?运气就象运球,运得好就是运气好,运不好就是运气差。
我经常打比方说:运气这东西,就象是放风筝,要把风筝放起来,靠的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条件都具备了,手一松那个风筝就飞起来了;条件要不具备,那都是瞎折腾。
一说命由天定,很多人就会觉得是迷信。实际上,去看看那个“天”字的甲骨文与金文,很形象,天就是人,人就是天!所以老祖宗才会说“天人合一”,而佛家会说“心即是佛”。所以孔夫子才感慨说“五十知天命”,难道你会认为说,孔子到了五十岁开始迷信了吗?所谓的天命,其实就是天、地、人三才之道,简单来说就叫“道”,通俗来讲叫自然规律。明白三才之道,按规律办事,就是知天命,就会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就是所谓的好运气。好运气就是对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的了解和掌控,运用得好就是运气好,不了解,不会运用,那就运气差。后来研究了玄学才明白,原来,玄学就是对天、地、人的研究,其实并不难,因为你不懂才会觉得玄,你懂了,就会觉得很简单。大道至简,易经三易,其一就是简易。学了玄学之后,擅易不占,四十不惑,真的可以看透很多人,看开很多事。努力很重要,但运气比努力更重要;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,但不努力一定没结果;方向对了,越努力越幸运,方向不对,南辕北辙,越努力怕是越倒霉;好运气是努力的结果,所谓的好运气,是对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了解和掌握。易经是讲天时的,风水是讲地利的,数字、姓名是讲人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