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为什么要逃跑西出函谷关?
发布日期:2023-03-10 09:09:17
来源
: 大运易成
作者
:玉常
浏览量
:985
玉常
大运易成
发布日期:2023-03-10 09:09:17
985
老子所处的时代,正值春秋战国,此时,周朝衰落,天下大乱。周朝内部也发生了内讧,乱作一团。王子朝一度称王,占据京都。但后来被排挤,被P迫出逃,想到楚国避难。走的时候把周朝典籍都带走了。而老子是周朝图书馆的馆长,大概也会随着王子朝一起出逃。现在我们会觉得,一些典籍有什么重要的?老子作为图书馆的馆长也没什么。实际上,古代的典籍,其价值相当于玉玺,那是皇位的象征。而象老子的角色,相当于玉玺的管g理员。像我们现在读到的易经,那时只有皇h室图书馆里有,外人是根本看不到的。象孔子,50岁才读到易经。以孔子的身份想读到易经也这么难,其他人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。后来他能读到,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周室衰微内乱,典籍外流,不然的话他也读不到。作为周朝典籍馆长,典籍没被保护好而外流,这是失职。所跟的王子朝又有点不太名正言顺,这个王子朝几年后就被g干g掉了。这时老子的处境就相当尴尬了。面对周室的衰微,周室典籍的外流,老子无w能为力。一是老子有无为的思想,另外也是出于自保,他选择了外逃,或者叫归隐,或者叫西出函谷关。扁b鹊见蔡桓公,这个蔡桓公也叫齐桓公,但不是春秋五霸的那个齐桓公。总之,扁b鹊刚见蔡桓公,说,看你气色,有点小病,不要紧,吃点药就好了。但这个蔡桓公不信,并且还笑话蔡桓公,说,这些当医生的,都喜欢这样,没事找事,没病非说人家有病,然后显得自己很有能耐。后来,扁b鹊又见到蔡桓公,说,你这个病有点重了,但不要紧,还能治。蔡桓公仍不信。再后来,扁b鹊看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,直接跑了。蔡桓公这时想到了扁b鹊,但找不到人了。蔡桓公不久就死了。田丰是个能人,相当于诸葛亮的角色,他保的是袁绍。他很象项羽帐下的范增。范增给项羽设计除掉刘邦,项羽不听,范增气的走了,得背疽而死。田丰也是,献计除掉曹操,袁绍不听。等时机过去了却要去打曹操,田丰苦劝,袁绍却说他惑乱军心,把他丢进了监牢。结果是官渡大败。有人给田丰道喜,先生您神算,都被您说准了,大王回来就要释放你了。田丰苦笑了一下说,要真侥幸打了胜仗我还有活头,如今被我言中真败了,袁绍肯定得要我命。事实果然。为什么说准了却被治罪?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事情。但也不难理解,想想杨修是怎么死的就明白了。杨修有拆字的功夫,数次猜中曹操心事。嘬z后一次,曹操军中传口令,鸡肋,杨修一听就明白了,鸡肋,食之无肉,弃之可惜,这是要退兵了。曹操就以惑乱军心斩了他。真的是因为这个吗?当然不是。想一想唐t僧为什么念孙悟空紧箍咒就清楚了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,打的都是妖j精,但唐t僧非说他打死的是人,嘬z后念紧箍咒,差点把孙悟空咒死。这简直就是曹操和杨修的翻版。这个名字是由现在时兴的“降维打击”来的。说的通俗点,就是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。就是低维度因为理解不了高维度而对高维度的打击。例一。达摩的无奈。
达摩到中国,梁武帝听说了很高兴,有高人来,那得请教请教。见面后就问,我做了很多好事有没功德?达摩说没功德。梁武帝很不开心,话没法继续聊了,达摩也很知趣,一苇渡江,到少林寺面壁去了。达摩讲的有没有错?当然没错。他讲的其实就是《金刚经》的内容。所说功德,非功德,乃名功德。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?但是,梁武帝听不懂,就会觉得达摩是胡说八道。例二。商鞅三策。
商鞅本来在魏国,后来跑到秦国。托人见到秦孝公,先给他讲帝道,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,不可任用。后来给他讲王道,孝公还不中意,只好讲霸道,孝公听了兴奋不已。实际上霸道是下策,但孝公听不懂上策帝道,听了后说商鞅是狂妄之徒。商鞅也算头脑活泛,高维没法沟通,就降维,不然,他的下场肯定不会好。差维打击的本质是权q威之争。权q威之争的本质是生存之争。生存之争是本能,权q威之争是人性。权q威之争是在生存之争的基础上发展来的。自然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,想在这个世界生存,就要使自己更强势一些。那些低维度的人,他们本就具有生存劣势,为了生存就本能的会差维打击,以低维度去打击高维度,从而获得生存的权利。历史上的功高盖主,帝王把那些功勋卓z著的功臣干掉,根本原因就是差维打击。这些功臣具有较高维度,所以他们就容易取得成功,但是他们这种高维度就会衬托出老大的低维度,老大的权q威乃至生存就受到威胁,老大就会杯酒释兵权,或者直接干掉。差维打击通常发生在低维度对高维度,高维度通常不会打击低维度。举例一。三季人。
有个人去找孔子,在门口遇到扫地的孔子的学生,问找先生什么事。这人说,想请教孔子一年有几季?孔子学生笑了,这个问题还用得着问我老师吗?我告诉你吧,一年四季。那人说,不对,三季。两人争论不休,那人说,咱们打赌,谁输了跪下磕三个头。孔子出来了,就说是三季,让学生给那人磕了三个头。那人走后,学生很委屈地问孔子,明明是四季嘛……孔子说,从他的衣着面色观察就知道,这人是蚂蚱变的,他只见过三季,哪里见过冬天?你再和他争论一年能争出个啥?你磕三个头打发他走了,有那个时间好干自己正事。举例二,盲人摸象。
几个盲人各摸到大象的一部分,然后争论不休,有个明眼人在一旁笑而不答。如果这个明眼人讲了实话,如实告诉这些盲人d大象的样子,结果会怎样呢?很大一个可能是他会被群起而攻之。这听起来好像是笑话,但现实比这更残酷。有个叫哥白尼的,提出日心说,被群起而攻之,布鲁诺继续宣扬日心说,被烧死。差维打击通常是低维打击高维,高维一般不会打击低维。就好比,孔子不会去指责三季人的不对,明眼人也不会指责盲人的不对。有一部电视剧《天道》,里面小饭馆的老b板,D元英的妹,哥,妈,芮小丹的父亲,同事,D元英的前妻,刘冰,叶小明,都在责骂D元英,但D元英对他们无一指责。高维对低维通常比较容易包容,但低维对高维则较难尊重。唐t僧念了紧箍咒,孙悟空走了,但到半路就醒悟了,唐t僧肉眼凡胎,那样做也正常,自己要和唐僧斗气也显得太没气量,就回去了。而唐t僧如果不提高自己维度,认识到自己局限,是自己冤枉了悟空,他是不会原谅悟空的。比如知音,知己者。就比如三国里的张松,觉得刘璋暗弱,就想另找主家,就带着西蜀地图找曹操,没想到曹操也是肉眼凡胎,以貌取人,贬损和棒揍了张松一顿,张松后来被刘备特别礼遇,感激涕零,把图献给了刘备,并愿做刘备内应。比如范增,田丰,比如哥白尼,布鲁诺。但这样通常是要付出代价的。比如三国里的徐庶徐元直,不小心上了曹操一当,此后,身在曹营心在汉,不为曹操献一计一谋。比如商鞅。帝道不行用王道,王道再不行,退而求其次,用霸道。降低自己维度,使自己与低维者同频。“是故不知声者,不可与言音;不知音者,不可与言乐。”不在同一个维度,很难沟通,那就是对牛弹琴。老子是高维者,他当然也是明白人。他在道德经中说,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,这实际上就是降维。他说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”这实际上就是沉默。他说,功成身退,外其身而身存,这实际就是归隐。至于为了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他不太赞同,因为他主张的是“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。孔子是属于那种明知不可为而还想有所作为的人,周游列国,却处处碰壁。老子如果不是跑掉,为了理想而坚持,那他的结局,大概和范增,田丰,布鲁诺,孔子差不多。理想不管再五光十色,在历史的洪流中,都不过是一个水泡。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