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字究竟为何义?为何一个夏字就可证明夏都的存在?
发布日期:2025-03-11 08:46:14
来源
: 贵神送福
作者
:玉常
浏览量
:63
玉常
贵神送福
发布日期:2025-03-11 08:46:14
63

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
看到一篇文章,李维明先生将卜骨上的一字解读为“夏”字,这明显是错的!看来,当下普遍对这个“夏”字都存在误解,很有必要来详细解读下了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这一个字就可以证明夏朝都城的存在,所以太重要了。
上面这个出自左安民《细说汉字——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》,书中没有甲骨的“夏”字,对其解释也是不痛不痒。
上面是唐汉先生《图说字源》,其中所展示的甲骨文夏就不对!后面的解释就不必看了,源头错了,解释就对不了!

上面是汉典网,此处展示的甲骨文“夏”是对的,此字源演变可信。还有一些汉字演变类的书,压根就没有收录“夏”这个字,因为这个字太难讲了,于是干脆避开不讲。那夏字究竟为何义?为什么与夏天有关?为什么称夏朝?为什么称华夏?金文夏字又如何解读?
夏字甲骨文,上面为“日”,下面为跪着的人,眼睛画得很突出,实际是“面”字。
因此,甲骨文的夏字表面意思就是:跪在地上仰面看太阳的人。甲骨文的夏字,上面是太阳,下面正对着一个人。这里问题就来了:什么情况下人才会刚好在太阳正下方?春、秋、冬肯定不行,太阳是偏的。夏天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最近,所以才会感觉到热。但也并不是整个夏天太阳都离我们最近,只有在夏至日的时候才会最近。也并非夏至日所有地方的人与太阳距离一样,只有处在天下之中的地方,夏至时太阳才离人最近,并且是正午的时候。那哪里才是天地之中?中原地带,洛阳附近。再精确一点是嵩山登封告城镇,周公在此建测景(即影)台,元朝时郭守敬又建观星台。因为处天下之中的缘故,所以我们称为中国,嵩山称为中岳。

在这里有一个现象,就是夏至日正午时太阳在正当空,不见日影。现在就明白了,夏字,日下之人,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,只有夏至时正午太阳影子最短,所以这段时间称为夏季;只有洛阳周边的人才离太阳最近,所以才叫夏人,夏人以此为傲,故建夏朝。时至今日我们也以此为傲,故称华夏。
因为不能正确解读甲骨文“夏”字,面对复杂的金文的夏字就更难以理解了。实际上,金文的夏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。接下来我一个一个进行解释说明。
如上图所示,这个金文的夏字,代表旬的手与太阳相连,代表对太阳的测量,下面一个代表倒行的夂,意思是,跟随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而移动,跨父逐日的故事就是缘于此。“自”强调在太阳之下进行测影的人,不是别处的人,为了强调太阳之下的人,又因为这个字太复杂,在旁边又加了一人形。

上面这两款金文的夏字,左上是太阳,下面为一女,意思是被太阳哺育的人。右上为自,右下为代表操作的“又”手,意思是,亲自测量日影的人。整体意思就是:处在太阳正下方,亲自测量日影的人,以太阳为天帝,认为是太阳天帝生养了自己。
这三个金文夏字基本一样。一个日,一个自,一个人,手臂弯曲为旬,意思是太阳从早到晚这么走一圈,腿部这个口字形是强调符号,强调太阳之下立足于天下之中太阳影子最短的这个地方的人。另有两字思路一样,只不过略有增减变化,这里不再繁述。如果不知道甲骨文夏字本义,不知道夏字源自立竿测影,不知道天下之中这个地理概念,就很难解读金文的夏字。
回头再来看李维明所举的这个字,上为目,下为右,这压根与夏字无关。《新编甲骨文编》中收录有此字,这是另一个字,另一个意思。
他将第一个字解释为陷坑有一定道理,真是这样的话,那么,后面这个上目下又的字,其义就当是侦看。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:设了一个陷坑,然后躲在一旁窥视等着动物掉进去。因为夏字本义是夏至日太阳之下处于天下之中的人,而天下之中对位于洛阳周边,那么,夏都就应该在此处。洛阳二里头夏都的发现者徐旭生先生就是按这个思路,先有这个假设,然后果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。因此,这个夏字本身就可以实证夏的存在,夏都的存在。这个夏字至少证明了三件事:一,《吕氏春秋》:“古之王者,择天下之中而立国。”古人有天下之中立国的观念,且以居天下之中而为荣;二,洛阳周边即为天下之中,因此当为夏都所在地;三,夏朝已经有立竿测影的方法,已经有成熟的历法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