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文明以止究竟是何义?很多人都搞错了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1 09:06:48   来源 : 大运易成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44
玉常 大运易成 发布日期:2025-04-11 09:06:48  
44

文|玉常

象数演易堂原创

文明以止出自《山火贲》: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
要说这句话并不复杂,但却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。

冯时先生写了一本书,书名就叫《文明以止》,他在书中对文明以止作了解释:

他认为,文明以止的止“则在强调思想与制度的相对不变”。并进一步说“天文不变则无以知时,人文若变则无以成传统。

这很让人意外,要说,以冯时先生的学识不应该会错。

但他的解释是错的。

这句话是使动用法,文明以止,即文明以使其止。

结合上下文,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”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天文是什么?就是自然规律。人文是什么?就是道德规范。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,人要顺从自然规律。同理,道德规范也不能违背,要顺从道德规范。

所谓文明以止,就是以道德规范约束人,教化人,使人们行所当行,止所当止。即该做的做,不该做的不做。后面还有一句,“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,这个化,就是文明以止的意思,能做到让人顺从道德规范而不为非做歹,这就是化,化即教化。

孔颖达疏“用此文明之道,裁止于人,是人之文德之教”,此言亦是。

马恒君先生解释此句为“能够用文明来进行规范,使人们的行为有所限止”。此说甚恰,通俗易懂。

但冯时先生却理解成“思想制度的相对不变”,“人文若变则无以成传统”。意思是,思想制度只有不变才能成传统,这样的理解不恰当。

就整个的句式来讲,人文与天文是排比句,人文是从天文而来。天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?就是天文以止,天文即自然规律,自然规律使人们的行为有所止。以此推理出,文明以止,文明也同样是使人们的行为有所止。
止的对象是人们,而不是前面的天文与人文。
所以冯时先生这句“天文不变则无以知时,人文若变则无以成传统”就是错的。实际应该是:天文不变则无以知时,人文不变则无以成传统。

易曰:“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”又曰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又曰:“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。”强调的就是一个变。而易,本就有三:简易,不易,变易,怎么会有不变的道理呢?

不但天文在变,人文也在变。人文是因为天文的改变而改变。

就说孔子的主张,纵观两千多年,时而兴,时而废,时而被捧,时而被砸。何也?就是这套东西在不同的时期,其意义和作用对当时而言是不一样的。

老子的主张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被一视同仁。

道德在变,规范也在变。上下五千年,社会规范什么时候相同过?过去女人要求裹小脚,现在还要求吗?以前的人讲忠,现在来看就有点愚。三从四德到今天也不为人们所乐道。

对于传统,要去伪存真,取其精华弃其糟粕。

不管是道德,还是规范,都在变。

人文的东西也要与时俱进。

传统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不断的变而优,优而精。

人文,在相对短的时期内也许是相对不变的,但在长的时期内,则一定是变化的。

传统的东西是因为与时俱进而成传统,而非一成不变而成传统。

就好比考古研究,冯时先生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这一学科体系,这在以前是没有的。如果遵循传统,因循守旧,大概就不会有这一学科的提出。而这一学科的提出,将会成为新的考古学研究传统。

文明以止,之所以产生歧义,可能主要是因为这个句式的缘故。或许是有人理解成了“文明可以止”,把“以”理解成了“可以”。实际上是使动用法,是“以……止”的意思。

举几个相似的例句便于比较和理解。

刑罚以止。并非是刑罚可以停止,而是,刑罚以使人止。以刑罚限止人的行为;

礼乐以止。并非是礼乐可以停止,而是,礼乐以使人止。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;

忍让以止。并非是忍让可以停止,而是,忍让以使人止。以忍让感化他人以使他人的无礼有所收敛;

同理,文明以止,并非是文明可以停止,而是,文明以使人止。以文明去教化人使人的行为止于当止。

文明以止,并非是“强调思想与制度的相对不变”,而是强调思想与制度使人的行为相对不变。并非是“人文若变则无以成传统”,而是以变化之人文使人的行为保持相对的不变以成传统。

打个比方,人文(及思想与制度)就好比方向盘,人的行为就好比车道,方向盘是一定要变的,而车的行驶是不能随意乱变的,要以不断的调整方向盘来使车稳定地行驶在道路上。思想与制度要与时俱进,不断调整,人文也要不断调整,但人的行为要相对地保持不变,也即与道相应,以此来形成相对稳定的传统。


-END-



汉字
汉字字源
文明以止
CONTACT US
www.mesian.net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