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贵神文化原创
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实际上,在古时候,冬至就是年。
《天官书》所言岁首有四种:一曰回归年,以冬至日为岁首;二曰祭祀年,以腊明为岁首;三曰历法年,以正月一日为岁首;四曰节气年,以立春为岁首。
《管子·五行》篇中记载了一种五行历,这种历是蚩尤帮助黄帝制定的。“日至,睹甲子木行御。”这种历,把一年分为五季,对应五行,以冬至为起点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岁首。
彝族十月太阳历,与黄帝的这种五行历非常相似,也是一年五季,对应五行,每季两月,每月36天,一年10个月,360天,冬至过大年,年节3天,夏至过小年,年节2天。全年刚好365天。
苗族古历,据专家陈考证,以冬至为岁首,一岁分“冬至”(阳旦)、“夏至”(阴旦)两个年节,“冬至”前一日为苗历大年。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(“冬至”前一日)。伏羲历也称“上元历”、“太初历”,或者“甲历”,是一种纯阳历。伏羲历总是以冬至之日为岁首,以冬至到冬至为一年。最早期的历法,应该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周期而编制。中国先民供奉的太阳神叫羲和,羲和生十日,十日轮流出没,这与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正相对应。代表月亮的女娲的出现,及后羿射日的传说,应该传达的是历法的变更,也就是由原来的阳历,变成了阴阳合历。每一个新的朝代,为了标新立异,大多都会改动历法。所以,自古以来的历法多有变动。虽然历史久远,习俗不改,在以太阳为主的太阳历时代,都是以冬至为岁首。虽然后来的法历中岁首多有变动,但是,冬至作为四时八节却从未改变,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仍为冬至大如年说法的原因。《汉书》有云:"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",也就是说冬至这天人们会相互道贺,庆祝新的一年到来。《后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”。《大唐新定吉凶书仪》记载:“元正日、冬至日,右已上二大节,准令休假七日,前三后四日。”清王朝的冬至祭天,始于皇太极时期,但并未形成制度。顺治帝定鼎北京后,“定每岁冬至日大祀天于圜丘”,从此,冬至祭天成为清帝亲祭的首要大礼。以康熙皇帝为例,他在位61年,冬至亲祭达43次。据清人记载:“郡人最重冬至节。先日,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,提筐担盒,充斥道路,俗呼‘冬至盘’。”不仅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,在历代帝王,也都是在冬至这天举行大的祭天活动,由此可见文化的传承和延续。虽然作为岁首的历法变了,但数千年以来的习俗却一直在传承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