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一、周字甲骨文是什么意思?
二、周朝为什么称为周?
三、周易的周是什么意思?
先看下“周”字的甲骨文,如上。
看下“田”字甲骨文,周字甲骨文就是在田字中加了小点。
周字本义就是田,加上小点,意思是田中各处。通俗说就是种满庄稼的田地。
田字强调的是种庄稼的土地,而周强调的是在田地上种庄稼。
为什么周朝会用周来称自己的族名和国名呢?这个要从后稷说起。
后稷,周始祖,生于稷山,今山西稷山县,被尊为稷王(也称作稷神)、农神、耕神、谷神。农耕始祖,五谷之神。尧舜之相,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。唐尧封后稷于有邰(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)。
《国语·鲁语上》记载:“夏之兴也,周弃继之,故祀以为稷。”
后稷是周人的始祖,是农神,耕神,谷神。这正是周之来源,因为,周字本义就是种庄稼。
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叔均。《山海经》:“稷之孙曰叔均,是始作牛耕。”《周礼·春官宗伯》郑玄注:“田祖,始耕田者,谓神农。”叔均是后稷的孙子,被奉为田祖,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神农(不过,这是郑玄的一家之言,实际上,神农更有可能是一个氏族,而不是具体的人,所以,这里可存疑)。
另一个人物也需要一提,就是古公亶父。
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(bīn)迁到岐山下的周原(今陕西岐山北),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,追谥他为“周太王”。
这里的一个地名很重要——周原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古公亶父迁到周原之前,这里就叫周原。
甲骨卜辞曰:“贞:令多子族眔犬侯剪周,由王事。丁未卜,侯……弗敦周,八月。甲午卜,宾贞:令周乞牛多(子)。”
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年—公元前1192年。此时就已经有周存在。
古公亶父迁都发生在殷墟第四期之初——武乙在位期间(公元前1147年—公元前1113年),古公亶父迁都之前,姬姓部落名称为“豳”,还没有取得“周”的名号。
还有一个人物需要提起,那就是周朝的高祖周文王。周文王所在的宫室就在周原。
我们梳理一下:
谷神后稷→后稷之孙田祖叔均→古公亶父迁都至周原→周文王宫室所在地周原→甲骨文的周字本义为种满庄稼的田地
后稷出生地为稷山(今山西省稷山县),不过后来被尧封于有邰(陕西武功),叔均所在地河南濮阳附近,中间多有变动,到了古公亶父的时候又迁回到周原,之后周原就成了周族人的发源地。
所以,周族的族名,大概是来源于两点,一个是源于周原这个地名,这或许是根本,另一个是源于周族人耕作的传统。周族人将二者结合,称自己的族为周族,建国之后称为周。
周朝名称的来源与商朝颇为相似。商朝也是因为一个地名——商丘,也是因为有几个很厉害的先人,燧人氏,商的先祖、尧的火正契,燧人氏、火正契都居住商丘。商这个字,甲骨文下面为丙,丙与燧石取火有关,所以后来命名为商(详情可见《甲骨文的商字是什么意思?商朝为什么叫商?》)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上所示,商朝甲骨文的周字,是田字中加点,而到了周朝金文时,在周字下面又加了个“口”,这是为什么呢?
口代表言说,周字本义是在田地中种庄稼,二者结合,意思就是讲述如何在田地里种庄稼。换种说法就是:具有耕种文化传承的族群。
所以,周字强调的是耕种文化,而不是田地或庄稼。
商朝时就已经有周字,说明在商朝时周部落就已经存在。商朝人创造“周”这个字,应该就是源于商朝人认为周部落是擅长耕作的族群。周朝建立后,和所有的朝代一样,开始向上溯源,一路就上溯到后稷和叔均,并将耕作上升到文化层面,即农耕文化,并强调这一文化的传承,所以在原有的周字下面加了代表传承的“口”。
周朝金文下面加了口字的周的意思是:具有农耕文化传承的族群。
那么,周易的周是什么意思呢?
这里需要知道,周易并非一定叫周易,而是叫易经,或简称易。在周易之前,还有商易,夏易,有连山易,归藏易。之所以叫周易,正是因为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的缘故。周易的周,正是源自周族周朝的周文王的缘故。
至于有人解释周易的周是“周祥、完备”的意思,那是周字的引申义。在这一点上,周与商又非常的象。商字本义是击石取火,因为与火有关,而将大火星称为商星。但是,因为商族先祖有一位擅于贸易的王亥,后人就忘了商字本义,而把商字理解成是交易、贸易。同样的,周字本义是耕种,但因为周文王演易的缘故,后人把周字的意思更多在往易经上靠,由是而引伸出周祥、完备的意思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