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藏
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出土(半坡类型)。距今6000年
这个鹿纹是什么意思?仅仅是装饰为了好看?亦或者因为鹿是瑞兽,寓意美好吉祥?亦或者是图腾崇拜?
但这都属于一种臆测,缺乏实际证明。玉常认为,这个鹿纹当与历法有关。
同时期出土的还有非常有名的人面鱼纹。
关于这个人面鱼纹玉常已经解析过,这是太阳神徽,其寓意和良渚神徽、饕餮、大汶口日月山相似。是根植于历法的天帝崇拜。所传达的核心是历法。
关于人面鱼纹盆沿上的纹饰玉常也已经讲过,那对应的是四时八节。现在,为了论述鹿图案,不妨再把这个纹饰讲一遍。
纹饰中,有四个“个”字纹,此纹实际上来自立竿测影的投影。
晋中吉家村陶钵上的刻符,实际是抽象的太阳鸟,也就是三足乌,来源于太阳的投影。
二分二至正是通过立竿测影产生的。半坡彩陶盆上的“个”字纹,就是用太阳投影来表示二分二至。
二分二至相间的竖纹,则是代表表竿,通过表竿来代表四隅,及四立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。
由此,“个”字纹与竖纹一样,标识出了四时八节、四正四隅。这种方式传续了6000年,丝毫未变。
上图中的西汉汝阴侯墓占盘,秦汉地平式日晷,上面的四正四维符号与半坡彩陶盘口沿符号一模一样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载“子午、卯酉为二绳,丑寅、辰巳、未申、戌亥为四钩。”二绳四钩即四正四维。
文献记载在礼制建筑“明堂太庙”中,“个”指九宫中位于青阳、明堂、总章、玄堂大庙两侧的偏室,分别称为大庙的左个、右个。如《吕氏春秋·十二纪》《礼记·月令》载“孟春……天子居青阳左个”,“季春……居青阳右个”。郑玄《注》“明堂旁舍也。”
“个”字正是源于早期的“个”字纹,因为一条投影代表一个时间点,所以,单个、一个的意思就由此而来。其使用与含意都一脉相承。
至此,彩陶盆沿上的纹饰寓意已经很清楚了,并非只是装饰,而是对应于历法。
同样的道理,那四只鹿自然也是与历法有关。
在解析人面鱼纹的时候玉常已经讲了,人面鱼纹对应的是太阳神徽,而鱼则是龙的象征,即早期的苍龙星宿。因此,两个太阳神徽加两条鱼,代表的是四季。
毫无疑问,四只鹿在这里代表的也是四季。
如上图所示,商周太阳鸟图案,中间为日,十二太阳纹对应12月,四鸟对应四季。这种历法特征一目了然。四鹿也自然是同样寓意代表四季。
但问题是,为什么是鹿?
鹿是四神中玄武的原型,代表的是北方七宿。
鹿作为北方七宿(即玄武)的代表,有很多的例证。
上图为赵宝沟文化陶尊,上面为早期四灵。猪纹是猪首龙身,龙隐含其中。而猪对应的是北斗七星及北天极。鸟毫无疑问对应于南朱雀,而鹿对应于北玄武。
赵宝沟文化距今7350~6420年,时间上比仰韶彩陶鹿纹早。
西水坡蚌塑图,由龙、虎、鹿、鸟、蜘蛛组成,蜘蛛对位北极,其余的龙、虎、鹿、鸟对应于四神,而这里的玄武就是鹿的形象。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,比仰韶文化略早,时间上比较接近。
河南卜千秋墓壁画四神中的玄武仍是鹿,不过,这时也可能演化了成了麒麟。麒麟二字皆鹿旁,可见麒麟与鹿同属。
虢国墓出土铜镜上,玄武位置也是鹿。
那么,为什么会以鹿来作为北方七宿的象征呢?
这当与北方七宿中的危宿有关。两个理由,一个是,利用岁差计算可知,大约六千年前,危宿恰在日落后处于南中天的位置。另一个,一开始的四神,并非每组都刚好七宿,而是以某一宿为主,后来才完善成七宿。
北方七宿的主宿就是危宿。
冯时先生是把危宿与坟墓连线,说是象鹿形。此说颇为牵强。如辛德勇先生所指出的,古人很少将四神与之外的星宿进行连线的,没有这种案例。
辛德勇先生认为,鹿形直接来源于危宿,危宿三星的连线,恰似鹿头。
如上图,而“厃”字甲骨文确似鹿头。厃同危。
但厃字甲骨文上面有一长勾线,似乎与危宿也不尽相同?
但是,别忘了,玄武还有另一个形象,麒麟,《尔雅·释兽》:“麐,麇身,牛尾,一角。”何休《注》:“状如麇,一角而戴肉。”麒麟一角,这样的话,与“厃”字甲骨文是否惊人地相似?!
麒麟当是由此而来!
陈久金在《星象解码》一书中解释危星,其名乃来自上古时期的危族,危族是西羌人,祖地在兰州、敦煌一带,后来有一支随夏人而迁入中原。
西安为兰州至中原的必由之路,西安半坡鹿纹或与危人有关。
无论怎样,有几点是比较明确的,即:鹿是北方七宿玄武早期的形象,是玄武的原型,而鹿纹陶盆口沿纹饰乃为四正四维,对应历法,与其同时出现的鹿纹也自然与历法有关,而在所有的可能中,鹿作为历法,也只能与玄武所对应。
所以,半坡仰韶文化彩陶盆上的鹿纹为玄武原型无疑!
参考:
1、武家璧《论半坡彩陶盆的天象图式》
2、辛德勇《天历探原》
3、冯时《中国天文考古学》
4、陈久金《星象解码》
欢迎关注小红书:5i141319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