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其实,这并不算是问题,因为,现在普遍认为,这个图中间那个是“斗”字。
但这个“斗”字与我们所知道的并不一样。
因为,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墓。其文字是属于小诸侯国的文字。多少有点象我们现在少数民族的文字。因此,其具体写法与常见写法有所不同。
类似的字被收录在《六书通》中,被称为六书通字。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,这些字基本就不再流通。
上图为六书通的各种不同的“斗”字的写法。
关于这个斗字的正常写法当是如上图所示。
但这个斗字在正常的写法之外,多加了一个“十”字符,并且还延伸出去,下部多了一横。
所以,在很长一段时间,我也没认出这个字。想不通为什么是斗字。
辛德勇在《天历探源》一书中提到,相关专家将此斗字中的十字释作数字之十。而辛德勇认为,“这个‘十’字符号在这里表述的就应该是天极的意思,也就是天帝的标志。”
他进而认为,甲骨文的“甲”字也是写成“十”,同表示天极的“十”形符号一样,“这意味着天极就应该是十个天干依次移行的原点,也就是它的出发点,这也就是上天移行的始点。”
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,特意举了《宣和博古图》上的一个图案。
在原书中,这个图案是在一件“商兕卣”上。但辛德勇先生认为这是猪。
我认为辛德勇先生错了!
主要是三点:
1、辛德勇先生只看到了曾侯乙漆箱上的斗字,他好象忽略了其他的斗字。
如上图,皆是甲骨文的斗字。
J29277是个典型。斗就是勺子,勺把上一横起强调作用,代表持拿。一横上边通常还有两点,仍起强调作用,代表反复舀起的动作。斗中有一点(有的字还没有这一点),代表所舀的东西。J29277这个字,又多了几点,象是勺中的东西往外洒出。
所有甲骨文斗字都没有辛德勇先生所说的“十”字形!
唐汉《图说字源》P237
如上图所示,常见的斗就是对勺字的象形描摹。
所以,曾侯漆箱上的斗字中的“十”,依构字规律来讲,是强调符号,和前面甲骨文斗字上的一横及点作用一样,强调的是勺字内能舀东西的这个功能。
2、北极天帝的代表符号是菱形,暂时还没有见到“十”字符代表北极天帝的。辛德勇先生举了《宣和博古图》中的一个符号说是北极天帝的标志,且不说他把原书中“商兕卣”的兕说成是猪,就这个符号而言,我可以找出很多与此一模一样的太阳符号。
如上图所示,皆是太阳符号,皆是内中为“十”字。辛德勇先生怎么解释这些图呢?总不可能把太阳再说成是北极天帝吧?
3、辛德勇先生把“甲”字也看作是北极天帝,因为甲字甲骨文也是十字形:
但他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,十天干是与太阳有关,是记日的,古有十日之传说,正是源自十天干之历法。十天干的甲更可能指向太阳,而不太可能指向北天极。
曾侯乙漆箱上的斗字,与北斗有关,而北斗本身就曾做过北极天帝(即作为极星来用)。这是没什么疑问的。但“斗”字中的那个“十”字符,是构字强调符号,而与北极天帝无关,北极天帝也更不是十字符。
目前所知,代表北极天帝的就是如上图所示,饕餮中间的菱形。当然了,黄线所画的这一部分,也象征北极天帝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象征北极天帝的符号。后世二龙戏珠的那个珠也象征天帝,原型直接来自于上图。但这是之后的讹变。
关于“十”字形在造字中为强调符号,我举几例以说明。
上图为“单”字甲骨文,可以看到,有的单字就是“丫”字形,有的在中间画一横,有的画一“口”形,而其他的,则是在口中再加一个“十”字形。这里的一横、口、十字形,都是起强调作用。强调在此处用力。
上图为“古”字甲骨文。下面为口,上面一竖代表口中讲出的内容。在一竖上画一“口”起强调作用,强调已经讲过的东西,也就是之前的,后两字在口中再加一横成十字,仍是强调作用,强调之前的,这就是古字的本义。
曾侯乙漆箱上的“斗”字中的“十”是强调符号,强调的是斗盛东西的那个功能,底部一长横也是起强调作用,强调的是斗把可以持拿的功能。
所以,斗字中的“十”字符与辛德勇先生所讲北极天帝毫无关系!
参考:
1、唐汉《图说字源》P237
2、辛德勇《天历探原》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