惑字字源:孔子“四十不惑”的惑是什么意思?
发布日期:2024-05-23 10:21:43
来源
: 贵神送福
作者
:玉常
浏览量
:728
玉常
贵神送福
发布日期:2024-05-23 10:21:43
728
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孔子说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什么是不惑呢?惑又是什么意思呢?或字,金文从戈从口。但是要注意,这里的口与嘴巴无关,这与“邑”字中的口是一个意思,指的是村落,城池(或字外面再加个更大的口就是繁体的“國”字了)。左边是代表村落的“口”,右边是“戈”,意思是持戈来守卫村落。就是防守的意思。要防守,就不能只呆在一个地方,要巡防,到处走走,四处转转。所以,金文的或字,有的是在口的上下各画一横,有的是在四周画四条线,意思就是村落四周。还有的金文在“口”中点一个点,这很象是甲骨文的“日”字,但与日字无关,这里的点是指事,起强调作用,就是强调要守卫的这个村落。或字有不确定的意思,这个意思就是延续的或字的本义。因为,你不可能确定哪里会出事。“或”字下面加了“心”就成了“惑”字,现在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惑字了。或字代表的是不确定,加了心,那就是心的不确定。心的不确定就是惑。孔子说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意思就是说,人到了四十岁,差不多活明白了,对道和理都比较清楚了,这时的心是定的,明确的。年轻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而成熟的人,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。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很多,是不确定的,但自己该做什么却是一定的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,也是四十不惑的表现。塔罗牌中有一张牌,圣杯7,这张牌是对“惑”字很好的诠释。牌中在一个人面前,有7个杯子,杯子中有不同的东西,有好的,也有不好的,有看得清楚的,有看不清楚的,这个人有点无所适从,这就是惑。这张牌的下一张是圣杯8,一个人向远处走去,背后是摆放整齐的8个杯子。这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: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再下一张是圣杯9,一个人用杯子围成一圈,他坐在中间,很是满足。孔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说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颜回的状态就很象是圣杯9这张牌。又比如,范蠡功成身退,泛身西湖,又比如张良晚年云游四海,这都是圣杯9所描述的状态。这个状态也正是孔子所说的“四十不惑”的这个不惑。汉朝光武帝刘秀时期有一个大将,叫马援。这个人很了不起,是马氏一族的骄傲。成语老当益壮、马革裹尸就是出自于他。有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。马援在陇西任太守时,一次,在靠近县城的地方,乡民们结伙械斗仇杀。人们误认为羌人要造反,惊慌失措,争先恐后涌入城来。狄道县县长闻变,赶到马援府门,请示关闭城门,整兵戒备。马援当时正与宾客饮酒,得此消息,大笑道:“烧羌怎敢再来进犯我。晓谕狄道长回去守舍,胆小怕死的,可躲到床下去。”不久,城中安定下来,才知是虚惊一场,大家愈发佩服马援。马援临危不乱,明辨是非,这也是对“不惑”很好的注解。古语说“卜以决疑”,意思是,当一个人很困惑的时候就用占卜的方式来解决困惑。易经中又有“善易不占”的说法,意思是,一个真正精通易道的人是不会去占卜的。这里的善易不占讲的也是“不惑”的状态。所以说,怎样才能做到不惑?那就是象马援那样,知己知彼,象范蠡、张良一样,洞察世事,象老子那样,抱朴守一,象颜回那样,淡泊明志,象慧能那样,使心安于一处,不为风动不为幡动,这样就不惑了。末了,又想到一个故事。唐朝的郭子仪,立下不世之功,85岁善终。他因功而被赏赐了一座很大的王府,很特别的是,他府门大开,任人出入。甚至,他伺侯夫人和爱女梳头的场景都被下属看到了。他的儿子们非常不理解,郭子仪就说:“为父这样做,是在保护郭家啊!想想看,圣上优宠我们,家中的马吃官家草料的有500匹,部属、奴仆吃官家粮食的不下1000人,这是何等的荣耀?可是你们想过没有,我们郭家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,难道就没有人因为嫉妒而想暗算、诬陷我们?如果我们修建高墙、紧闭门户,禁止闲杂人等随便出入,那么便会有小人诬陷我们包藏祸心,有不轨的行为。彼时,圣上一旦听信谗言,郭家恐有灭族之忧。如今我们大开府门,允许所有人自由出入,不使流言飞语有滋生的余地,那么就算是有人想诬陷我们,也不会找到借口。”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