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金乌,又称三足乌、三足金乌、三青鸟、赤乌、日乌、踆乌、阳乌、三足、三趾等,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。
但是,三足乌为什么三足呢?
通常的观点认为:作为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之一,金乌形象原是二足,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。详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足金乌,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,加一足以辨别。首先,说西汉后期才演变为三足,这是不对的。庙底沟文化距今5500年,已经出现明确的三足。见下图6、7。说金乌因为是神鸟,为了与众不同,所以是三足。这种说法也比较想当然。古时的确有因为神化而长出翅膀,或者三头六臂的。但是,也不会仅仅就为了神化硬加一足。再一个,古时的太阳鸟形象在后来产生分化,一个是变成三足乌,另一个是变成凤。丹凤朝阳就说明了太阳与凤的关系。凤鸟就是神化后的神鸟,有专属的凤的形象。所以,既然太阳鸟已经有了一个神化了的凤,那就没必要再另外神化出来一个三足乌。目前有关太阳鸟最早的文物,当是甘肃天水大地湾彩陶鸟纹。距今8000年。如上图所示,此时的鸟纹比较抽象,只有头身,无足。身体为三条线。再早些的鸟形,如上图所示,是一个三角形,上有一圆,此时还没有鸟的形象,三角形代表的是山,圆代表的是太阳。此图对应的是上古时期的连山历。七山六谷的连山历并没有失传,到后世就变成了七衡六间。七山六谷或七衡六间,主要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,并由此而产生四时八节。其中,冬至与夏至被称为二至,处于两极,各占两条线,春分与秋分合占一线,这样是三条线。所以,大地湾彩陶上的三角形,对应的就是山,圆对应于太阳,整个图的意思就是太阳在东西山之间来回运行。此时还没有鸟的概念,也没有鸟的形状,只有山与太阳。此时也没有神化,就是纯自然的描摹与历法的表现。但随后人们就会想,这太阳不会凭空在天上跑,应该是象鸟一样,或由鸟驮着跑。太阳与鸟由此就产生了关联。金乌负日的传说也就由此而来。上图3,表现的正是六谷六间,也就是一年的二分二至。已经是非常抽象化了的鸟形。但是,结合之前的图形,仍然可以看到其演变规律。鸟纹再抽象化,就成了一个圆加三条线的身子。这就是三足的雏形。上图,大河村出土的彩陶钵鸟纹(距今6800年至3500年),与马家窑文化造形一脉相承(距今约5300年至4000年)。吉家村陶钵距今约5000至6000年。这三个文化大致处同一时期,图形相似也就不足为怪。晋中吉家村的这个图案,似乎可以让我们明白三足乌的真正来源。如上图所示,一年当中,太阳主要在地上留下三个投影,日影最长的冬至,最短的夏至,处于中间的春分和秋分。如上图的这三条连线,恰是简化后的太形鸟的造形。又如上图所示,在一天之中,立一表杆,以表杆为圆心画一圆,早上太阳初升其投影会在西边与圆有个交点,傍晚太阳下山其投影会在东边与圆有个交点,连接两个交点的连线即是东西方向,从表杆与东西线做一垂直线,此线即是南北方向。通过这个方式可以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。而表杆与圆有三个投影三条连线,这三条线正与晋中吉家村陶符一模!
这就是三足乌三足的来源!
所谓的三足,就是立竿测影时太阳在地上的三条投影。
而正是这三条投影,测定了四正方位、二分二至。
【总结】:
最早的时候,人们观察太阳定历法,用的是七山六谷的连山历,为了在陶器上表现这种方法,就用三角形和圆点来表现,三角形对应山,圆点对应太阳。
后来,人们把太阳运行想象成是鸟驮着,原来代表山的三角形与代表太阳的圆点就逐渐变形成鸟形,七山六谷简化成三条线。在这一过程中,也有直观化的表达,就是一只鸟驮着一个太阳。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木,一日方至,一日方出,皆载于乌。”
也有具象化的表达方式,就是三足的鸟。
也有简化的方式,即三条线。
当然,乌也或与太阳黑子有关,这也是鸟作为太阳象征的来源之一,但却并不是三足的来源。
不用诧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,因为,时间跨度至少有4000年,地域跨度有大半个中国。其表现形式自然有变化和不同。
时代久远,人们对于为什么金乌为三足已经模糊,已经不知道其本源,只成为了一个传说。所以,后世的太阳鸟也没有那么严谨了,有三足,也有二足。
▲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金乌形象
又发现一个硬证,山西襄汾陶寺古观星台,观测点是一个圆台,面对13块石柱,12个缝隙,圆台与石柱间有三条线,两边两条分别对应冬至与夏至太阳影子,中间一条对应春分与秋分太阳影子。一个圆点三条线,其形状与一个点三条线形状的鸟形一模一样!!!

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“日色赤黄,中有黑气如飞鹊,数月乃销”。这是对太阳黑子的记述,并提到黑子如鹊,这是三足乌源自太阳黑子的证据。
参考:
1、王先胜《中国远古纹饰初读》P95,p219
2、张远山《伏羲之道》
3、胡大军《伏羲密码-九千年中华文明源头新探》P63
-END-